每个即将进入科研之旅的人,不管你是科研爱好者,有着发自内心的热爱;还是科研无感者,只是单纯地为了提升文凭、完成学业,当你踏入科研大门的时候,都应该将心态调整好。
因为一场新的征途即将开始,它有别于之前的安逸与舒适,新的人、事、物都将教会你成长。下面我将分享一些个人的经验与看法。
导师是我们科研路上不可缺少的重要领路人,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以及互相分享的基础上,亦师亦友。对于科研方向的确立,学生要结合导师的研究方向,自主阅读文献,寻找最新的科研思路,之后与导师进行探讨,以确定具有创新性及可行性的方案。导师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完善的科研平台,同时尽量提供外出交流的机会,锻炼学生独立的科研思维以及科研表现力。导师也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与自由发挥的余地,过度的牵引可能会造成学生科研的不独立,反过来学生也应该让老师看到自己的思考与上进,互相信任,互相学习。

研究生论坛以及科研竞赛也是很值得参加的。
与所在学科领域内同等水平的人进行比赛,更能找出自身不足,以及学习他人良好科研经验,对于提高自身科研素养来讲,大有裨益。当众多高校的学生聚到一起,分组进行与自己不相关的课题比赛时,才到了真正展现科研能力的时候。跳开熟悉的领域,在极短的时间内合力完成一个完整的课题调研,并进行汇报,是对个人综合能力的考验与提升。学术会议是了解学科前沿、与研究领域中优秀学者、专家接触的最好机会,如果自己有机会在学术会议中进行大会报告,那就更好不过了。首先在聆听他人科研经验、成果的同时,可以给自己进行查缺补漏,幸运的话还能和专家面对面交流;其次,在同领域众多师生中,可以认识、结交很多其他科研院校的老师和学生,扩大学术交际范围;最后,在大型会议中进行报告对于自身表达能力的锻炼很有益处。科研会议往往举办城市不同,在会议结束后,也可以顺便出去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以及各类美食。本人在硕士、博士在读期间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共9次,大会报告共5次,会议论文收录7篇,每次参见会议都会认识一些专家学者,甚至会有公司表达出合作意愿,收获颇丰。科研是非常严肃的,需要做到实事求是、严谨不怠。科研又是枯燥的,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进入到该领域,都应该意识到研究是为了解决科学问题,要态度端正,心态放平。科研本身是具有一定的难度,虽然有时感觉实验做起来也是容易上手的,但往往在容易中夹杂着困难。实验失败了不要紧,随着问题的出现,灵活调整,以便更好地进行后续的实验。关于如何解决科研过程中的困难,我的经验是,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细致化。
写作与投稿是贯穿科研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也是科研水平呈现的形式。我们阅读大量文献获取科研信息及思路的同时,也是自身写作、构思、积累的过程。如果你不知道文章该如何构思,可以寻找高质量文献,来借鉴其写作思路,并效仿撰写,因为每一篇高质量文献都是作者结构构思与写作技巧的结晶,大量的最新文献也是良好思路的来源。当自己有了经验,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后,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撰写。投稿也是有很多技巧的,比如目标期刊的选择,要依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去寻找合适的期刊,若听说哪个期刊容易录取就投稿,这是不明智的。和自己研究内容深度匹配的期刊才是最佳的选择,否则时间将会浪费在投稿、改文章格式等方面上,得不偿失。如果在投稿过程中被期刊提到语言不过关等方面的问题,可以寻求如LetPub等机构的帮助,既专业又省时。与科研相关的事情,无论师兄、师姐、师弟、师妹均可以相互提出质疑,然后大家一起探讨,一起解决;而在科研之外的时间,大家一起开心玩耍,也是缓解科研压力的一种方法。科研生活与正常生活一样,需要各方面的调节,健康的体魄、规律的作息、有趣的灵魂,并不互相冲突,个人爱好也可以得到充分发挥,所以严谨科研、轻松科研、快乐科研可以并存。希望每个科研人都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每个科研项目都能解决实际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