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基金项目的申请评审过程通常分为多个环节,包括形式审查(初审)、专家通讯评审(函评)、以及综合分析后的会议评审(会评)阶段。通过层层筛选,只有具备较强创新性、科学性和研究价值的项目,才有机会脱颖而出,进入最终的会议评审环节。
在会议评审阶段,申请项目的质量将通过评审专家的综合评分来体现。评审过程中,专家会根据项目的科学价值、研究计划的可行性、申请人的学术能力等方面进行详细评价,并以“A”、“B”、“C”三个等级对项目作出具体评分(其中“A”代表优秀,“B”代表良好,“C”代表一般)。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若某申请书综合评价为“C”,其评分可能会被显著拉低,从而影响进入会议评审的机会。而若出现“D”评级,则项目通常会在函评阶段即被淘汰,无法进入后续环节。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不涉及“D”评级的情况。
那么,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的评审中,一个申请项目究竟需要多少个“A”、多少个“B”,以及是否允许出现“C”,才能成功进入会议评审阶段?这不仅取决于评审专家对项目的主观评价,也受到基金当年申报竞争激烈程度和评审标准的影响。
以下是对评分标准和上会分数的详细分析与预估:
评分标准与计算公式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的评审中,“综合评价”和“资助意见”分别按照以下规则赋分:
综合评价:
A对应4分
B对应3分
C对应2分
资助意见:
A对应4分
B对应2分
C不计分(即0分)
总分公式:
上会分值 = 综合评价分 + 资助意见分
综合评价是专家对申请书整体质量的衡量,包括科学问题的前沿性、研究目标的合理性、研究方案的可行性等,是项目能否获得高分的核心。
资助意见则更多反映了专家对项目支持与推荐的态度。因此,“资助意见”的A/B评分直接影响总分,且资助意见的B和C分值差距显著(B=2分,C=0分)。
C类评价的影响:
若“综合评价”或“资助意见”中存在较多C类评价,将显著拉低总分,大幅减少进入会议评审的机会。
当前评审环境分析
评审专家负担增加:今年各学部的评审任务增幅较大,单个专家需处理的申请书增加了30%-50%。这种情况会导致专家在评分时更加严格,A类(优秀)的分配比例可能被压缩。
资助比例下降:由于申请数量持续上升,而资助总额度有限,青年基金的整体资助比例维持在**20%-30%**之间,这意味着通过率进一步降低。
A、B比例分配:
评审时,通常A类和B类的分配比例受到控制,一般A的比例不会超过20%-30%,B为主流评价,C相对少见但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仍可能出现。
今年的“2A1C”组合已不再稳妥。有一位申请者在某网络论坛上分享了他的评审经历,他的评分结果为“2A1C”。这种组合在过去通常被认为是安全且很有可能获得资助的。然而,今年他却被告知未能进入资助名单。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评审规则,“2A1C”和“1A2B”的综合评分相同,均为3.33。在以往的评审中,这样的分数通常能够顺利进入会议评审,并获得资助机会,但今年的情况似乎发生了变化。
尽管这可能只是个别现象,但是否会进一步出现“2A1B”甚至更高分数也无法上会的情况,仍值得高度关注。基于基金委历年的评审情况,以青年基金项目(一般由3位评审专家评审)为例,可以将总分与是否进入会议评审的情况进行整理与说明,具体内容详见下表。
青年项目 | 综合评分 | 资助建议 | 上会与否 |
3A | 4.00 | 4.00 | 上会,无特殊情况会通过 |
2A+1B | 3.67 | 3.33 |
2A+1C | 3.33 | 2.67 | 上会,无特殊情况会通过 |
1A+2B | 3.33 | 2.67 |
1A+1B+1C | 3.00 | 2.00 | 上会,需要讨论,会有评下来的可能 |
3B | 3.00 | 2.00 |
2B+1C | 2.67 | 1.33 | 可能会有少量上会,会被评下来 |
1B+2C | 1.33 | 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