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同事 机构合作 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한국어 日本語 Português Español

美国ACCDON公司旗下品牌

021-33361733,021-34243363

chinasupport@letpub.com

登录 注册 新注册优惠

国自然大动作?科研项目评价机制调整或成新趋势!

国自然大动作?科研项目评价机制调整或成新趋势!

文章类别:基金动态      作者:LetPub      发布日期:2025-01-14

24 阅读 0 0 评论 0 收藏



国自然大动作?科研项目评价机制调整或成新趋势!

在当下的科研环境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基础研究的核心支持途径之一,其项目管理方式与考评机制的完善始终备受科研界重视。近期,有学者指出,国自然科研项目在考评上存在“强调立项却忽略管理、重视申请但轻视验收”的现象,这一看法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与关注。

“重立项轻管理、重申请轻验收”问题分析

根据对参与某批次综合绩效评价的165位专家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四成(40.44%)的专家认为项目评议中存在目标偏移或研究重心变化的情况。同时,有37.78%的专家指出,部分项目团队提交的成果材料与考核内容不完全相关,可能存在成果冲抵的现象。中期检查中还发现,项目任务书的考核指标存在模糊性,不利于专家准确掌握项目的执行进展,导致难以及时发现和纠正执行中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阻碍了项目的顺利推进,也对后续的综合绩效评价产生了负面影响。

现有考评机制的不足

在现场监督检查中发现,尽管科技计划项目实行合同管理,但部分项目在执行中仍出现目标偏移和成果冲抵的情况。申报时提出高标准的考核指标,如文章发表和专利合作等,但结题验收时却未达到预期目标,同时以破除“四唯”为理由试图通过考核。这些现象反映出当前考评机制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漏洞,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以提升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现象分析

在当前的科研环境中,为了争取项目资助,部分科研人员往往编写内容空洞、以蹭热点为主的项目书,但最终结题时却难以交出高质量的成果。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科研评价体系对成果的评判过于注重数量而忽视质量。在国内,科研人员的绩效评价更多依赖于论文发表数量和科研项目申请的多少,这使得部分科研人员倾向于追求数量,忽略实际的创新贡献和科研质量。


原因探讨

重数量轻质量的评价导向

国内科研人员的绩效评价体系主要以论文发表和项目数量为核心指标,导致科研人员更关注发表论文的数量和项目的申请,而非成果的实际质量和创新价值。这种评价导向使得许多研究仅重复已有工作,缺乏原创性,甚至引发了“论文泛滥”的问题。

科研人员的心态问题

在现有评价体系下,科研人员更倾向于追求项目审批的通过率和经费的到位,而忽略了项目执行的过程和实际成果的产出。一些科研人员为了迎合政策要求和审批需求,甚至编造虚假的项目计划或追逐热门课题,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科研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科研评价体系的缺陷

当前的科研评价体系过于关注经费的审批和项目的立项,而对项目的实际执行和成果质量缺乏足够重视。这种机制导致科研人员将大量精力投入到项目申请和审批上,而忽视了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此外,科研机构普遍缺乏科学完善的管理和监管机制,项目申请和管理过程中缺乏足够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最终导致科研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

科研人员基础知识与研究能力的不足

部分科研人员在申请项目时缺乏足够的研究经验和能力,对项目的实际需求和执行过程缺乏清晰认识,难以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计划。这种能力不足导致项目在执行过程中频繁出现问题,最终难以实现预期成果。此外,国内科研人员普遍存在学科领域过于单一的问题,跨学科研究和合作的能力较为欠缺,进一步限制了科研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科研机构与管理部门的问题

一些科研机构和管理部门过于追求表面的政绩和形象,更倾向于展示所谓的“成绩”,而忽视了科研工作的实际需求和质量。这种导向使科研人员在项目申请阶段更关注如何迎合管理部门的要求,而非专注于项目本身的科研价值与实际意义,导致科研工作偏离初衷,无法真正推动学术创新和技术进步。


针对上述问题的建议

优化科研评价体系

从数量导向转向质量导向:科研评价应更加注重成果的实际创新性和社会影响力,减少对论文数量和项目数量的片面追求,鼓励原创性研究和突破性成果的产出。

多维度评价机制:引入多元化的考评指标体系,例如结合成果的转化应用、学术影响、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全面评估科研人员的贡献。

加强项目管理和过程监督

完善中期检查机制:对立项项目进行定期、严格的中期检查,加强对项目执行进度和成果质量的跟踪,确保研究工作按计划推进。

明确项目任务书指标:在项目立项阶段制定科学、清晰、可量化的考核指标,避免模糊或难以执行的目标设定,提升项目执行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

提升科研人员的研究能力

加强培训与学习: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培训机会,特别是针对研究设计、跨学科合作、项目管理等能力的提升,帮助其制定更符合实际的项目计划。

鼓励跨学科合作:通过政策和资金支持,推动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研究,促进知识交叉和创新,拓展科研人员的视野和能力。

改进科研机构与管理部门的管理方式

减少形式主义:管理部门应摒弃过于追求表面成果的导向,更多关注项目的实际科研价值与社会需求,推动务实、长期有意义的研究工作。

建立科学管理体系:健全项目申请、执行、验收的全过程监督机制,加强项目评审的科学性与公平性,杜绝资源浪费和低效管理现象。

加强资源配置与支持

聚焦重大科研需求:优先支持解决关键科学问题和实际应用问题的研究方向,合理配置科研资源,避免重复投入和低效利用。

为基础研究提供更长周期支持:对于基础性研究,应给予科研人员更多时间和经费支持,避免过度强调短期成果,从而提升研究的深度与质量。

改进科研人员的激励机制

营造良好学术氛围:倡导严谨求实的科研态度,营造专注创新和学术质量的研究环境,减少科研人员的功利性行为。

调整绩效评价重点:优化科研绩效考核制度,将科研执行能力、创新贡献和实际价值纳入重要评价指标,逐步减少单一化、量化的考核导向。

通过以上建议,能够逐步解决科研领域中的问题,推动我国科研事业的健康发展,促进高质量科研成果的产出。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睛鸿学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4 阅读 0 0 评论 0 收藏



用户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授权代理商 | 加入我们

    © 2010-2024 中国: LetPub上海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10217908号-1    沪公网安备号:31010402006960 (网站)31010405000484 (蝌蝌APP)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211595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23]2004-152号

    礼翰商务信息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办公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漕溪北路88号圣爱大厦1803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