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同事 机构合作 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한국어 日本語 Português Español

美国ACCDON公司旗下品牌

021-33361733,021-34243363

chinasupport@letpub.com

登录 注册 新注册优惠

国自然:2025年各学部重点项目优先资助领域公布

国自然:2025年各学部重点项目优先资助领域公布

文章类别:基金动态      作者:LetPub      发布日期:2025-01-15

22 阅读 0 0 评论 0 收藏



近日,《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正式发布,为更好地服务广大科技工作者,小编对指南中各学部重点项目的优先资助领域进行了梳理,仅供参考。具体内容请参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方网站。

image.png



1-数学物理科学部

image.png

image.png

2、化学科学部

化学科学部

       2024年度资助67个重点项目,资助直接费用15410万元,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为230.00万元,资助期限为5年。2025年度化学科学部在94个研究领域公布重点项目指南、受理申请,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约为230万元/项,原则上每个领域资助不超过2项。为进一步提高重点项目的水平和质量,鼓励研究基础好、有一定规模的研究小组或团队参与竞争,鼓励强强合作申请交叉领域重点项目。

       申请人必须在申请书“附注说明”栏中准确选择所申请领域的名称,否则不予受理。

2025年度化学科学部重点项目资助领域

1.无机合成新方法/新试剂/新反应(B01)

2.有机合成新方法/新试剂/新反应(B01)

3.高分子合成新方法/新单体/新反应(B01)

4.固体材料的精准合成与构效关系(B01)

5.天然产物与复杂药物分子合成新策略(B01)

6.超分子组装新基元、新策略和新体系(B01)

7.链结构可控的高分子合成(B01)

8.功能分子、结构与材料创制(B01)

9.极端条件或外场调控下的化学合成及机制(B01)

10.人工智能辅助的合成(B01)

11.元素有机和配位化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能(B01)

12.金属有机及小分子催化(B01)

13.合成机制与活性中间体表征及反应性(B01)

14.绿色与可持续化学合成(B01)

15.生物合成与仿生合成(B01)

16.催化与表界面化学的理论与计算研究(B02)

17.催化与表界面化学原位动态研究(B02)

18.高性能催化剂的设计与构筑(B02)

19.多相催化反应过程研究(B02)

20.表界面化学反应的物理化学基础(B02)

21.胶体与界面物理化学(B02)

22.软物质体系的物理化学基础(B 02)

23.电化学储能中的物理化学基础(B02)

24.电催化物质转化或能量转换(B02)

25.多场耦合过程的物理化学基础(B02)

26.极端条件下的物理化学过程研究(B02)

27.电子结构理论与方法(B03)

28.复杂分子体系的化学动力学(B03)

29.多尺度体系的理论与模拟(B03)

30.高分子聚集态结构与演化机制(B03)

31.光谱学新方法与应用(B03)

32.机器学习与化学机制(B03)

33.非绝热动力学(B03)

34.非平衡态实验与理论(B03)

35.极端条件下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流变与力学机制(B03)

36.化学测量学新理论与新原理(B04)

37.生命与活体化学测量(B04)

38.复杂体系分离分析与组学(B04)

39.能源与材料化学测量方法(B04)

40.微纳器件与智能传感(B04)

41.单分子、单颗粒、单细胞测量(B04)

42.公共安全分析、预警与溯源(B04)

43.科学仪器化学测量方法(B04)

44.化学测量数据解析与人工智能(B04)

45.有机光电材料化学(B05)

46.生物医用材料化学(B05)

47.特种高分子材料化学(B05)

48.高分子膜材料化学(B05)

49.含能材料化学(B05)

50.复合与杂化功能材料化学(B05)

51.低维功能材料化学(B05)

52.无机固态功能材料化学(B05)

53.仿生材料化学(B05)

54.无机分子晶态材料化学(B05)

55.环境污染物检测新技术与新方法(B06)

56.污染物多介质界面行为及迁移转化(B06)

57.面向污染防治的环境催化基础研究(B06)

58.环境功能材料的设计与应用研究(B06)

59.土壤/地下水污染过程与绿色修复原理(B06)

60.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B06)

61.新污染物环境暴露与毒理效应(B06)

62.大气污染的形成机制与健康危害(B06)

63.降碳减污协同机制与碳循环利用(B06)

64.微生物与污染物的相互作用及调控机制(B06)

65.生物分子组装、凝聚体的化学生物学(B07)

66.细胞通讯的化学构筑与功能调控(B07)

67.基于生物过程干预调控的活性分子发现合成和修饰(B07)

68.代谢与神经化学生物学(B07)

69.靶向生物大分子降解的化学生物学(B07)

70.免疫过程的分子调控(B07)

71.数据驱动的药物/农药发现(B07)

72.未靶蛋白的精准化学调控(B07)

73.核酸编辑与修饰的化学生物学(B07)

74.原位探针与生物机制解析(B07)

75.化工基础数据与人工智能挖掘(B08)

76.化工过程界面现象、机制及调控(B08)

77.工业催化剂与催化新过程(B08)

78.化工分离与过程强化(B08)

79.关键基础化学品与高端专用化学品(B08)

80.芯片制造过程的化工基础(B08)

81.高能化合物的化工新过程(B08)

82.新药(含中药)创制与制剂的化工基础(B08)

83.AI驱动的化工新材料与过程设计(B08)

84.光/电化学反应工程(B08)

85.规模储能与能量转化化工基础(B08)

86.生物质高效转化化工基础(B08)

87.合成生物技术与绿色生物制造(B08)

88.资源高效与循环利用化工基础(B08)

89.碳足迹与生态环境化工(B08)

90.二氧化碳的资源转化化学(B09)

91.高效光/电化学制储绿氢(B09)

92.高比能锂金属二次电池(B09)

93.高效光伏电池材料化学(B09)

94.能源转化和存储的工况原位分析(B09)


3-生命科学部

生命科学部

生命科学部的资助范围包括生物学、农业科学、生态学及人口健康研究领域。根据重点项目“有限目标、有限规模、重点突出”的资助原则,生命科学部将围绕“着眼科学发展前沿,聚焦国家重大需求,着力推动颠覆性创新,解决需求与关键技术背后的核心科学问题”的发展布局开展重点项目的立项及资助工作。2024年度生命科学部共接收重点项目申请747项,受理745项,资助110项,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约为220万元/项。

2025年度生命科学部重点项目实行按“立项领域”申请和按“宏观领域”申请两类申请模式。计划安排重点项目直接费用约24000万元,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约为220万元/项。请申请人根据自己的研究需要实事求是地提出合理的资金预算。

生命科学部根据国家重大需求,结合学科发展战略和优先资助方向,通过广泛调研,并经专家论证确定2025年度47个重点项目立项领域。请申请人根据重点项目立项领域,自主确定项目名称、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附注说明”栏应选择下文中公布的47个科学部重点项目立项领域名称之一,申请代码1应当选择名称后面标明的申请代码。

生命科学部为及时支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面向世界科学前沿的关键科学问题,2025年度设立“宏观领域”申请重点项目。申请此类重点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①申请人在以往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急需重点项目资助,但研究内容又不在本年度科学部重点项目立项领域范围之内的;②属于新的科学前沿或新的学科生长点,而当年度本科学部重点项目立项领域未覆盖到,且申请人在此领域有较好的工作基础,急需进一步高强度资助开展深度研究的。申请人可自主选择研究方向申请重点项目,“附注说明”栏应选择“宏观领域”重点项目,申请代码自主选择。该类申请除按照常规要求撰写申请书外,还需要在申请书正文部分“立项依据”之前增加“关于已取得重要创新性进展的情况说明”(800字左右),在此说明中着重阐述申请重点项目的理由,与本次申请密切相关的重要创新性进展、相关的工作基础以及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情况等。

请申请人详细阅读本《指南》列出的生命科学部重点项目申请要求、注意事项及资助计划,按本《指南》要求申请重点项目。提醒申请人注意:

(1)重点项目立项领域与该学科的资助范围密切相关,“科学部资助领域和注意事项”中生命科学部及其科学处和学科的有关要求也适用于重点项目。

(2)按照立项领域申请重点项目,请参照重点项目立项领域确定研究题目,撰写申请书。在申请书的基本信息表的“附注说明”栏中必须选择所申请的领域名称,并要求在“申请代码1”一栏中准确选择立项领域所标出的对应的申请代码。

(3)2024年获得高强度资助项目[如重点项目、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中的重点支持项目、联合基金中的重点支持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等]的项目或课题负责人,以及申请项目与承担的国家其他科技计划研究内容重复者,2025年作为申请人申请重点项目原则上不再予以支持。

特别提醒,鉴于以往在重点项目申请中出现的问题,凡是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将不受理其所申请的项目。

(1)不符合“科学部资助领域和注意事项”中生命科学部及其科学处和学科相关要求的项目申请;

(2)按“立项领域”申请的重点项目,未在申请书的基本信息表“附注说明”栏中选择重点项目领域名称,或未按要求选择指定的申请代码;

(3)按“立项领域”申请的重点项目,在“附注说明”栏中虽选择重点项目领域名称,但研究内容不属于该领域范围;

(4)按“宏观领域”申请的重点项目,未在“附注说明”栏中选择“宏观领域”,或未按要求提供800字左右的“关于已取得重要创新性进展的情况说明”的申请;

(5)附件中未按重点项目申请书填报说明与撰写提纲要求提交代表性论文电子版;

(6)申请人尚在国外工作、无法保证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在国内从事研究工作。

2 0 2 5年度生命科学部重点项目立项领域

1. 特殊环境微生物的适应与演化机制(C01)

2.病原微生物及其与宿主互作机制(C01)

3.特殊环境下植物适应和演化的机制(C02)

4.植物细胞命运决定与可塑性发育的基础(C02)

5.自然和城市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C03)

6.重大保护修复工程的基础生态学问题(C03)

7.动物重要性状的进化与适应(C04)

8.动物保护与资源利用(C0405)

9.生物功能分子动态过程刻画与机制解析(C05)

10.重要生命活动中生物信息流的产生与调控(C05)

11.特殊环境下生物个体适应与反馈机制(C05)

12.基于生命组学大数据内在特征的新型人工智能算法开发与生命规律解析(C06)

13.新型遗传与表观遗传调控因子的鉴定、功能与机制(C06)

14.生物大分子“序列-结构-功能”内秉规律的统一表征与解析(C06)

15.介观细胞生物学新技术与细胞群体功能(C0704)

16.细胞器稳态失调在重要疾病发生中的机制与干预研究(C0707)

17.细胞间信息交互、调控及细胞组织网络(C0709)

18.免疫细胞发育分化与功能命运的调控机制(C08)

19.免疫应答的多器官多系统调控机制及干预策略(C08)

20.机体对环境的感知及脑-体互作的神经机制(C09)

21.神经精神障碍的分子、细胞、网络机制及干预靶点(C09)

22.人类社会认知与情感的心理加工与神经机制(C09)

23.跨尺度生物制造新原理新方法新技术(C10)

24.组织器官结构与功能的工程化重建(C10)

25.机体感知及应对内外环境变化的生理和病理调节机制(C11)

26.机体代谢调节及其在衰老和疾病发生发展中的调控作用(C11)

27.非编码序列参与细胞命运和器官发生的机制(C12)

28.配子发生和胚胎发育的代谢调控机制(C12)

29.作物重要农艺性状耦合机制与精准育种(C13)

30.作物环境适应性与绿色高效生产的理论基础(C13)

31.农作物有害生物致害成灾机制与绿色防控(C14)

32.农作物与多种有害生物互作调控机制(C14)

33.园艺作物生长发育与重要性状形成机理及调控(C15)

34.养分资源高效利用机制与调控(C15)

35.重大森林灾害预警、演变及防控(C16)

36.草地退化修复与可持续管理(C22)

37.大动物育种的生物学基础(C17)

38.畜禽精准营养与饲料高效利用(C17)

39.畜禽重要疫病与人兽共患病病原生物学特征、致病及免疫(C18)

40.畜禽重要疾病的发生与防控(C18)

41.水产养殖动物特有性状的生物学基础与调控(C19)

42.水产养殖生物重要疾病发生与防控机制(C19)

43.食品绿色加工、生物制造和储藏保鲜的调控机制(C20)

44.食品安全检测、控制与营养、品质形成机理(C20)

45.基于人工智能方法的生命现象解析(C21)

46.生命体的精准设计、改造与构建(C21)

47.在体生物分子事件探测、解析与操控(C21)


4-地球科学部

地球科学部

地球科学是理解和认识地球的一门基础科学,主要包括地理学、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和空间物理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环境地球科学以及与相关学科的交叉研究。主要探究发生在行星地球系统的各种现象、过程及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变化及其因果关系等,并为解决资源供给、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等重大问题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地球科学创新研究将不断提高对行星地球系统的新认知,不断更新和完善关于地球与行星的起源、演化的知识体系。鼓励地球科学不同学科的科学家,以及数理、化学、生命、工程与材料、信息、管理及医学的科学家与相关领域地球科学家联合申请地球科学部的重点项目,并在申请书中注明交叉学科的申请代码。

申请书的研究内容应当阐明与重点资助的研究方向的关系及相应的学术贡献。为避免重复资助,应明确论述该项申请与已获国家其他科技计划资助的相关研究项目的联系与区别。

地球科学部的每个优先资助领域均强调不同传统学科的交叉融合,重点项目选题不受传统学科的限制,申请代码由申请人根据研究主题自主选择。

2024年度地球科学部接收重点项目申请659项,资助108项,资助直接费用24840万元,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为230万元/项,资助期限为5年。

2025年度,地球科学部受理的重点项目领域共8个,领域名称分别为:

(1)地球与行星科学研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2)地球和行星宜居性及演化;

(3)地球深部过程与动力学;

(4)海洋过程与极地环境;

(5)地球系统过程与全球变化;

(6)天气及气候系统与可持续发展;

(7)人类活动与环境;

(8)资源能源形成理论及供给潜力。

申请书的“附注说明”栏请务必在下拉菜单中选择相应的领域名称,“附注说”栏未选择领域名称或选择错误的申请书,将不予受理。

申请人可根据重点项目领域中的任一研究方向,在认真总结国内外过去的工作、明确新的突破点及如何突破的基础上,自主确定项目名称、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申请书正文中应阐述本项目与所选领域研究方向的关系

1.地球与行星科学研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本领域的科学目标:面向地球关键过程或关键组分观测的技术突破与行星探测的科学前沿,鼓励结合数理化基础理论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发展与地球、行星科学研究相关的创新性理论,以及实验与分析、观测与信息提取、模拟与预测等新技术和新方法,推动以地球或其他行星为目标物体的遥感、原位探测和模拟预测技术和方法创新,促进从微观过程到宏观特征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综合集成应用,建立数据-模型-知识驱动的科学研究体系,引领地球系统多圈层、多尺度、定量化、集成化研究手段的全面革新。

本领域拟资助的主要研究方向:

(1)地球观测、月球与行星探测、行星际空间探测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

(2)服务于深空、深地、深时、深海和宜居地球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观测新方法、探测新技术和新装备;

(3)地球、行星及行星际空间物质成分与结构分析新技术和新方法;

(4)时空大数据的同化、融合、分析的方法与集成技术;

(5)地球观测系统和多源数据融合平台构建及关键技术;

(6)地球系统及多圈层耦合过程模拟和预测新技术和新方法。

2.地球和行星宜居性及演化

本领域的科学目标:重点研究地球和行星的形成及其多圈层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输运、转化、耦合演变过程,探索生命起源和演化,认识地球和行星宜居环境的形成及演化过程。地球生命演化与地球环境演变紧密关联,地球宜居性与其多圈层相互作用及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从多学科融通的视角认识地球宜居性与地球生命和环境演变互馈过程是本领域重要的研究内容。

本领域拟资助的主要研究方向:

(1)太阳与行星起源及演化;

(2)日地空间物理与空间天气;

(3)行星和行星际空间环境及变化;

(4)地球和行星磁场、大气演化及其对宜居性的影响;

(5)地球和行星关键地质过程与生命宜居性演变;

(6)地球和行星环境及生命演化;

(7)人类活动对地球宜居性的影响。

3.地球深部过程与动力学

本领域的科学目标:秉承地球行星科学观,采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多学科手段获得地球深部物质、结构和运动信息,研究固体地球多尺度运行规律,理解地球内部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探索地球深部与表层过程的耦合关系,促进固体地球科学领域的发展与创新。

本领域拟资助的主要研究方向:

(1)全球及典型区域深部结构与运动学;

(2)地球与类地星体的对比研究;

(3)早期地球演化及大陆的形成、生长与再造;

(4)大陆聚合与裂解过程及动力学;

(5)深部过程与物质循环及其资源环境效应;

(6)板块构造、地幔柱与多圈层相互作用;

(7)多尺度地球动力学实验与数值模拟;

(8)地震、火山、地热活动及深浅部耦合机制;

(9)活动构造与构造地貌。

4.海洋过程与极地环境

本领域的科学目标:构建海洋多尺度运动理论框架,揭示海洋多圈层的物质能量循环机理,阐明海洋动力过程与生命、化学过程和洋底动力演变的相互作用机制,探索海洋特别是深海大洋和极地、陆海交互带对地球系统变异的调控机制,揭示大洋岩石圈从

新生到消亡的形成与演化机制,为国家陆海统筹、蓝色经济和海洋可持续发展、深海和极地战略提供科技支撑。

本领域拟资助的主要研究方向:

(1)海洋动力过程及其与生物地球化学、生态过程耦合作用观测、机理及模拟预测;

(2)极地环境变化与多圈层相互作用;

(3)深海流固耦合、物质能量循环及资源环境效应;

(4)高低纬海洋过程、海陆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变化的驱动和响应;

(5)近海和海岸带多界面耦合过程与可持续发展;

(6)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形成与维持机制;

(7)高纬、高寒气候与生态环境变化的联动效应;

(8)大洋岩石圈演化机制及其资源环境效应。

5.地球系统过程与全球变化

本领域的科学目标:研究地球表层系统各圈层的系统演化与运行规律,理解地球表层生物圈、水圈、冰冻圈、大气圈、岩石圈与人类圈之间的协同演化与耦合关系,揭示地球系统演化的资源环境效应;认知地表过程和气候变化与地球生物和人类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为预测未来的地球表层过程、生物多样性、资源利用及环境变化趋势提供系统的科学证据和理论支撑。

本领域拟资助以下6个主要研究方向,每个主要研究方向拟资助2~3项。申请书应在立项依据中阐明与以下6个主要研究方向之一的关系:

(1)多圈层相互作用的地表过程及演化机理;

(2)地表系统对全球变化(极端事件)的响应机理与影响评估;

(3)水循环和关键元素(碳、氮、磷)循环的耦合机制与过程;

(4)人地系统近远程耦合效应与系统韧性;

(5)全球变化背景下战略资源流动态势与地缘安全风险评估;

(6)全球变化对区域生态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6.天气及气候系统与可持续发展

本领城的科学目标:研究大气中的物理、化学及动力过程,以及其与水圈、冰冻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等圈层的相互作用,揭示天气、气候和大气环境的演变规律及影响机制,融合动力数值预报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高精度数值模式系统和探测技术,完善和提高天气、气候和大气环境,特别是极端灾害性事件的预报预测理论和技术水平。针对服务于民生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阐明极端天气气候变化的影响、减缓和适应机制,提升气候安全阈值、增强防灾减灾和应对全球变化能力,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及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本领域拟资助的主要研究方向:

(1)天气、气候和大气环境变化的机制、预测理论和技术;

(2)大气物理与大气化学过程及其相互影响机制;

(3)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天气气候;

(4)地球气候系统多圈层耦合及演化机制;

(5)大气模式、地球系统模式与人工智能模型研发;

(6)大气环境、天气和气候变化及其健康效应;

(7)极端天气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减缓与适应;

(8)中高层大气湍流形成机制、探测与预报方法。

7.人类活动与环境

本领域的科学目标:面向复杂人-地系统,揭示地球环境演变过程及其影响因素,阐明人类活动对水、土、气、生和表层岩石等地球环境要素的干扰和改造作用,为认识地球表层环境宜居性的形成机理与各要素耦合关系提供理论支撑。

本领域拟资助的主要研究方向

(1)区域环境污染的跨介质过程、健康效应与调控;

(2)土壤退化机理与修复;

(3)重大工程地质灾害的致灾机理与风险防控;

(4)人-地系统相互作用过程、耦合机理及其环境效应;

(5)多圈层多要素耦合机制与生态环境质量演变。

8.资源能源形成理论及供给潜力

       本领域的科学目标:以实现国家资源能源安全和支撑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围绕资源能源战略接替基地、安全供给和支撑链条中的基础、应用基础和前沿科学问题,针对常规油气高效勘探、非常规油气资源预测、固体矿产资源富集等方向开展基础理论与实验研究,夯实我国资源能源领域自主科技创新的基础。

本领域拟资助的主要研究方向

(1)圈层相互作用和重大地质事件的资源能源效应;

(2)固体矿产资源形成机制;

(3)化石能源富集机理;

(4)海底资源、能源成矿成藏机理与勘探开发技术;

(5)新能源形成分布规律;

(6)资源能源勘查理论与技术方法;

(7)成矿成藏定年与示踪新技术新方法。

5-工程与材料科学部

工程与材料科学部

         2025年度,工程与材料科学部拟在工程、材料、工程与材料交叉三方面优先支持14个重点项目资助领域。

         2024年度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共接收重点项目申请769项,资助105项,资助直接费用24150万元,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为230万元/项。2025年度拟在以下14个领域中资助重点项目110项左右,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约为300万元/项,资助期限为5年。

2025年度,工程与材料科学部重点项目资助领域共14个,领域名称分别为:

(1)金属材料设计、制备及应用基础(E01);

(2)无机非金属材料设计、制备及应用基础(E02);

(3)有机高分子材料设计、制备及应用基础(E03);

(4)资源安全高效开采与绿色加工利用(E04);

(5)机械设计、制造及服役中的科学问题(E05);

(6)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E06);

(7)电气工程科学基础与关键技术(E07);

(8)绿色建筑与高性能土木工程(E08);

(9)水利科学与工程关键科学问题研究(E09);

(10)环境工程科学基础与关键技术(E10);

(11)海洋工程高端装备与先进技术(E11);

(12)综合交通与运载工程(E12);

(13)新概念材料、材料共性与工程交叉(E13);

(14)工程与材料领域共性软件支撑平台(E01~E13)

注意事项:

       申请书的“附注说明”栏请务必在下拉菜单中选择相应重点项目资助领域下的具体研究方向,“附注说明”栏未选择具体研究方向或选择错误的申请书,将不予受理。

       申请人可根据重点项目资助领域中的具体研究方向,自主确定项目名称、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并在“申请代码1”一栏中准确选择具体研究方向所属重点项目资助领域所对应的一级申请代码或该一级申请代码下的二级申请代码。例如:“附注说明”栏选择研究方向"2.1前沿及交叉无机非金属材料新理论、新技术、新体系、新效应探”,则“申请代码1”一栏应选择E02或E02下的二级申请代码。“申请代码2”可选择作为补充。

2025年度工程与材料科学部重点项目资助领域

1.金属材料设计、制备及应用基础(E01)

本领域拟资助的主要研究方向:

1.1钢铁与有色金属材料在设计、制备、加工、服役和应用中的关键问题;

1.2高温合金、金属间化合物与金属基复合材料;

1.3金属结构材料性能提升中的关键问题;

1.4低维与亚稳金属材料;

1.5金属功能材料性能调控新策略与多功能耦合;

1.6金属生物医用、智能与仿生材料;

1.7金属材料结构表征、表面与界面;

1.8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金属材料基础研究;

1.9金属材料新理论、新技术、新效应探索。

2. 无机非金属材料设计、制备及应用基础(E02)

本领域拟资助的主要研究方向:

2.1无机非金属材料前沿交叉领域的原创性研究;

2.2无机非金属材料组织结构与性能调控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

2.3人工智能驱动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

2.4无机非金属材料在极端环境下的制备或服役研究;

2.5无机非金属材料与器件的多功能集成与智能化研究;

2.6面向“双碳”目标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

2.7面向生命健康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

2.8面向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等的关键战略无机非金属材料应用基础研究;

2.9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绿色化设计、制备及再生利用的应用基础研究。

3.有机高分子材料设计、制备及应用基础(E03)

本领域拟资助的主要研究方向:

3.1高分子材料合成新方法与新原理

3.2高分子材料聚集态结构与性能;

3.3高分子材料加工(含微纳加工和增材制造)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

3.4通用高分子材料的高性能化;

3.5有机高分子复合材料;

3.6生态与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

3.7智能有机高分子材料;

3.8生物医用有机高分子材料;

3.9有机高分子光电材料与器件;

3.10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4.资源安全高效开采与绿色加工利用(E04)

本领域拟资助的主要研究方向:

4.1深地、深海、非常规油气高效绿色钻采工程基础科学问题;

4.2 CO封存与提高采收率基础科学问题;

4.3油气储运系统安全与可靠性关键科学问题;

4.4深部战略矿产资源安全、高效、智能协同开采理论与关键技术;

4.5矿山修复、固废生态处置和利用理论与关键技术;

4.6工业生产过程安全及公共安全精准预控理论与方法;

4.7战略性矿产资源绿色分离与过程强化;

4.8钢铁低碳冶金新工艺、新技术和绿色环保的基础问题;

4.9非常规复杂金属资源高效提取与循环利用新理论及新技术;

4.10金属(合金)超纯净冶炼与成型新技术原理;

4.11材料短流程、复合成形、智能化加工技术基础;

4.12再生金属材料高质化利用科学基础和关键技术;

4.13冶金过程(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大数据与元素行为。

5. 机械设计、制造及服役中的科学问题(E05)

本领域拟资助的主要研究方向:

5.1性能驱动的机构设计新理论、新方法;

5.2高性能驱动传动系统与新型基础件的设计与制造;

5.3机械系统与装备的动力学建模、设计、仿真和控制;

5.4面向极端环境的机械结构与机电装备可靠性设计;

5.5复杂机械表面/界面的力学和摩擦学行为与调控;

5.6智能设计理论与方法;

5.7机械仿生设计与生物制造理论与方法;

5.8高性能精准成形制造理论与方法;

5.9超精密、超高速、超强能场加工理论与方法;

5.10绿色、智能制造工艺装备与系统;

5.11多维、多参数传感与测试新原理、新方法;

5.12微纳制造的原理、方法及系统;

5.13原子级制造理论与方法;

5.14人形机器人视触觉融合感知与高动态行走控制。

6. 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E06)

本领域拟资助的主要研究方向:

6.1低碳能源系统分析、控制和优化;

6.2动力与流体机械能功转换、流动机理及控制;

6.3能量转换与利用传热传质基础;

6.4燃烧理论、污染物控制与燃烧新技术;

6.5能源动力多相流基础;

6.6复杂热物理量场的测试原理和方法;

6.7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利用;

6.8储能与氢能技术。

7. 电气工程科学基础与关键技术(E07)

本领域拟资助的主要研究方向:

7.1电磁与等离子体等电气工程共性基础与新技术(含传感测试、多场耦合、数字孪生、新型发电、电能传输、放电等离子体及其应用等);

7.2电工材料、器件与装备;

7.3智能电网与综合能源;

7.4机电能量转换与电力驱动;

7.5电能变换与控制;

7.6电能存储及其应用;

7.7生物电磁技术。

8. 绿色建筑与高性能土木工程(E08)

本领域拟资助的主要研究方向:

8.1可持续建筑设计理论与方法;

8.2城乡空间、景观生态规划理论与方法;

8.3低碳健康建筑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

8.4复杂恶劣环境下土木工程设计与建造;

8.5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与结构;

8.6土木工程智能建造和运维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

8.7土木工程基础设施安全服役与性能提升;

8.8复杂条件下岩土工程基础理论;

8.9道路与地下工程全寿命周期设计理论与技术;

8.10土木工程多灾害效应、抗灾韧性理论与技术。

9. 水利科学与工程关键科学问题研究(E09)

本领域拟资助的主要研究方向:

9.1寒旱区流域生态水文过程及模拟;

9.2农田水碳循环过程与调控机制;

9.3现代化农田灌排系统构建及智能管控(重点项目群);

9.4流域水网系统水流调控机制与生态效应;

9.5跨流域调水工程水质演变与水生态系统重构机制;

9.6现代运河通航水力安全与调控;

9.7复杂条件下水力机械泥沙与空化耦合磨蚀机理与调控;

9.8极端复杂环境下水工隧洞与地下工程施工灾变防控;

9.9长期服役土石堤坝灾变过程与安全韧性提升;

9.10人工智能与水利学科相关领域交叉融合基础理论。

10. 环境工程科学基础与关键技术(E10)

本领域拟资助的主要研究方向:

10.1低碳水处理及水质安全保障;

10.2可持续城乡水系统构建及水生态安全;

10.3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减排;

10.4城市建成环境污染与健康风险阻控;

10.5固废安全处置与高值利用;

10.6污染场地绿色修复;

10.7重点行业减污降碳协同控制;

10.8城乡/区域代谢过程模拟与生态风险防控;

10.9区域环境污染控制及生态完整性修复。

11.海洋工程高端装备与先进技术(E11)

本领域拟资助的主要研究方向:

11.1海洋动力环境与荷载;

11.2海岸带生态修复与保护利用;

11.3海洋防灾减灾;

11.4海水和海洋能源的高效经济利用;

11.5海洋资源的安全可靠开发和利用;

11.6海洋和极地开发装备设计的新理论、新方法;

11.7绿色智能船舶与水下航行器;

11.8海洋工程设施的运维和安全保障技术;

11.9海洋环境效应与探测观测技术;

11.10海洋污染防控与治理技术;

11.11智慧航海与海事技术。

12. 综合交通与运载工程(E12)

本领域拟资助的主要研究方向:

12.1在轨加注大型空间转移运载器变构型设计与长期在轨复用关键技术;

12.2自动驾驶技术关键测评与验证技术/超大件运输自动驾驶场景构建与驾驶性能加速测试技术;

12.3场地作业/水下作业移动运载平台构型设计方法与多平台协同作业理论;

12.4重载/超大件运输分布式电驱动车辆底盘域协同控制技术

12.5面向复杂环境的可变构/重组特种车辆关键技术;

12.6翼身融合布局飞机设计理论与方法;

12.7宽域空天运输飞行器飞/发匹配与组合动力变流道自适应控制方法;

12.8综合立体交通网多网融合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

12.9枢纽机场飞行区交通系统协同运行关键技术。

13. 新概念材料、材料共性与工程交叉(E13)

本领域拟资助的主要研究方向:

13.1新材料设计、制备、加工和表征等中的关键科学问题;

13.2原始创新的新概念、新结构、新性能材料;

13.3新型复合与杂化材料;

13.4智能化、信息化和微型化的多功能集成材料与器件;

13.5高端制造和国家重大工程的关键新材料;

13.6面向能源、环境、生命健康等国家重大需求的关键新材料;

13.7面向“双碳”目标的关键新材料。

14.工程与材料领域共性软件支撑平台(请根据相关软件应用领域选择工程与材料科学部相关一级申请代码)

本领域的科学目标:针对工程与材料领域共性软件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工业软件开发中的基础科学问题和共性基础算法,为开发自主可控的关键工业软件提供基础支撑。

本领域拟资助的主要研究方向:

14.1多物理场下材料物性演化基础理论、算法与应用;

14.2数据与机理混合建模技术、求解器与软件;

14.3 AI赋能的工业软件核心算法与应用软件;

14.4工业软件几何与物理内核的高效求解算法与软件;

14.5面向重大需求的工程与材料领域应用软件开发。

鼓励具有工程与材料领域学科背景、工业软件实际开发能力与经验的申请人围绕专业应用领域的实际需求牵头申报。对不符合本《指南》要求,未反映出底层代码自主可控,未反映出工程与材料领域工业软件特征的项目申请不予受理;不支持单纯的信息类软件项目申请。


6-信息科学部

信息科学部

2024年度信息科学部发布3个重点项目群,涉及13个重点研究方向;发布118个重点项目立项领域,共收到申请433项,资助105项,资助直接费用24150万元,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为230万元/项。

2025年度信息科学部结合“十四五”发展战略规划和优先资助领域,发布1个重点项目群,涉及4个重点研究方向;发布109个重点项目立项领域。拟合计资助105个左右的重点项目,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约为250万元/项,资助期限为5年。申请人应理解和把握相关领域的研究方向,结合领域发展趋势与团队研究基础,基于信息科学前沿或国家重大需求,结合实际应用对象或应用过程,提炼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系统而深入的理论创新与实验(或应用)验证研究;除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外,部分研究成果需在实验系统或实际应用中得到体现或验证。

申请信息科学部重点项目群及立项领域重点项目,申请代码1应当选择科学部优先资助领域或重点项目立项领域名称后面标明的申请代码,资助类别选择“重点项目”,“附注说明”栏应选择相应研究方向或领域名称,以上选择不正确的申请将不予受理。

2026年度重点项目立项建议截止日期为2025年4月30日,有关要求请参阅信息科学部网站(https://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tab1118/)

2 0 2 5年度信息科学部重点项目优先资助领域(重点项目群)

人工智能数理基础理论

人工智能数理基础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石,在推动人工智能交叉领域持续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人工智能应用缺乏数理支撑的问题,本重点项目群围绕人工智能的数学基础及智能涌现物理机制,研究具有自主感知、动态学习记忆、高级认知决策等能力的通用人工智能理论和方法,促进人工智能交叉学科研究。

本重点项目群下设4个研究方向,拟资助4个左右的重点项目:

(1)基于数理统计及生物学原理的机器学习智能涌现物理机制研究(F0601);

(2)开放环境下具身智能的自主感知与交互理论(F0608);

(3)动态学习记忆的神经常微分方程理论(F0603);

(4)大模型情感价值对齐认知及可信决策理论(F0609)

2 0 2 5年度信息科学部重点项目立项领域

1. 复杂环境低空目标电磁安全防控机理与关键技术(F0102)

2.超高可靠确定性时延无线通信网络理论与技术(F0103)

3.天地一体广域视联网理论与关键技术(F0103)

4.频谱资源受限下低空智联网认知组网理论与方法(F0104)

5.无线数据与能量一体化全息高效传输理论与方法(F0105)

6.面向巨型星座的通信导航信号一体化理论与技术(F0106)

7.海洋水下动态点云数据获取传输与场景重建(F0108)

8.新型大规模智算中心光交换网络理论与应用(F0109)

9.非理想条件下的量子密钥分发协议及其实现(F0110)

10.低空通感宽带阵列信号处理理论与方(F0111)

11.空间目标星载宽带雷达成像方法(F0112)

12.多模态遥感影像目标智能分析基础模型构建方法(F0113)

13.面向事件认知的空天遥感边缘智能计算方法(F0113)

14.基于非合作低轨卫星多模态信息融合的弹性PNT方法(F0113)

15.基于多物理场的芯片模组微异常监测方法(F0114)

16.水下声景感知与智能分析方法(F0115)

17.非接触高灵敏生命体征电磁探测机理及验证(F0119)

18.低损耗六角铁氧体基的小型化磁电一体可调控天线(F0119)

19.海上通信人工等离子体云产生与电波传播机理(F0119)

20.天线罩雷击毁伤机理及防护融合设计(F0119)

21.可重构高精度光电融合计算研究(F0120)

22.300 GHz以上噪声产生机理与测量研究(F012 0)

23.宽谱实时高灵敏微波光子接收关键技术(F0121)

24.非厄密奇异点辐射增强远场电磁波传感机理(F0122)

25.多模融合双向交互柔性脑机接口研究(F0123)

26.肿瘤多组学生物信息技术与分析(F0124)

27.重大疾病肠道微生物信息获取与分析(F012 4)

28.心脏结构与功能生成模型成像和处理方法(F0125)

29.SAT求解算法的理论分析与优化(F0201)

30.神经符号数据库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F0202)

31.智能制造操作系统元模型构建理论与方法(F0202)

32.数据库系统生成式安全测试关键技术研究(F0203)

33.面向网络多模态内容安全的语义嵌入模型研究(F0210)

34.异构芯片统一编程模型与编译优化(F0204)

35.大模型生成内容的可信评估关键技术研究(F0205)

36.ARX型密码体制设计与分析理论研究(F0206)

37.广域智算网络智能运维关键技术研究(F0207)

38.智能物联网感算协同跨层自适应理论与方法(F0208)

39.大模型驱动的可视分析系统智能构建关键技术(F0209)

40.面向深空探测的感算知一体化视觉表示与重建(F0210)

41.真实自然长视频生成的理论与方法研究(F0210)

42.面向成长型社交机器人的内容生成关键技(F0211)

43.多模式大数据的联邦智能计算关键技术研究(F0212)

44.基于度量空间的图数据通用表征理论与方法(F0212)

45.新型蛋白元件智能设计与优化方法研究(F0213)

46.癌症空间组学数字染色与微环境智能分析(F0213)

47.深度神经网络学习的逼近理论与高效算法(F0601)

48.生成式大语言模型的认知激活建模与涌现机理研究(F0601)

49.大规模跨模态预训练模型持续学习理论与方法(F0603)

50.人工智能生成图像的验真研究(F0604)

51.多模态大模型高效持续演进关键技术研究(F 0604)

52.基于经络脉象网络的中医数据挖掘与解析研究(F0610)

53.多场景融合环境下虚假信息的智能识别及其阻断干预研究(F0610)

54.面向国际中文教育的沉浸式碎片化学习关键理论和技术(F0701)

55.面向数据安全和时延保障的控制、优化与博弈(F0301)

56.矿山井下机电设备状态监测与智能故障诊断理论与方法(F0301)

57.复杂任务下无人装备集群的态势评估与安全控制(F0 301)

58.临近空间太阳电池标定关键控制技(F0302)

59.亚毫米波望远镜信号探测过程中的关键控制技术(F030 2)

60.电氢耦合能源系统可信交易与智能决策(F0303)

61.临近空间飞行器能源系统智能管控理论与技术(F0304)

62.复杂水域大型船只的无人艇-机集群协同导引穿行关键技术(F0304)

63.面向肿瘤精准治疗的核酸适配体智能构建理论与方法(F0305)

64.药物安全性的智能评估方法(F0305)

65.面向精准农业多源污染损害监测的集成传感器研究(F0306)

66.地下水系统中微塑料污染物原位检测方法及传感器研究(F0306)

67.基于片上微腔的新型光学角速率传感器研究(F0307)

68.面向时空多维复杂任务的分布式系统智能协同控制(F03 08)

69.工业互联网环境下过程控制性能评估与安全调控(F0308)

70.半导体制程的智能监测与批间容错控制(F0308)

71.仿生机器人类脑智能决策与导航(F0309)

72.海空跨域无人集群智能演进方法研究(F0309)

73.复杂场景下基于迁移强化学习的机器人自主控制(F0309)

74.异构无人系统动态三维感知与柔顺作业控制(F0309)

75.水陆自适应转换的机器人智能感知与控制(F0309)

76.低空复杂环境下无人机自主协同抗干扰控制(F0310)

77.复杂动态系统智能协同控制理论与关键技术(F0310)

78.硅基高动态单光子全彩夜视图像传感器芯片(F0402)

79.多模态探测处理一体化硅基固态激光雷达芯片(F0402)

80.近零功耗高性能射频接收机芯片(F0402)

81.面向海洋辐射监测的自供电水声通信传感节点芯片(F0402)

82.高灵敏超快响应紫外光电晶体管(F0403)

83.面向大规模集成的高功率硅基激光器片上系统(F0403)

84.高频高压宽禁带半导体驱控一体单片集成功率芯片(F0404)

85.万伏级超高压氮化镓功率电子材料与器件(F0404)

86.晶圆级镓系半导体射频器件三维异质集成技(F04 04)

87.硅基铁电场效应晶体管存储器及晶圆级集成(F0404)

88.面向星载光通信的高速单光子探测集成芯片(F0409)

89.大规模可编程光子类脑计算芯片(F0501)

90.编码孔径非相干数字全息高时空分辨率三维成像研究(F050 1)

91.面向Pbit/s级超大容量光传输的硅基多维复用芯片(F0502)

92.原位感知的多维光电探测芯片技术研究(F0502)

93.面向海洋气体监测的光声光谱微纳传感技术研究(F0503)

94.三维光场视频获取与远程传输显示技术研究(F0503)

95.基于空芯光纤的光子器件研究(F0503)

96.宽谱段频率连续调谐的太赫兹激光器研究(F 0504)

97.微纳结构材料红外热辐射光谱高精度测量技术研究(F0504)

98.基于超快非线性时变效应的太赫兹产生与调控(F0504)

99.飞秒激光多维度时空演化机制与调控(F0506)

100.单频光纤激光器线宽深压缩与波长宽调谐(F0506)

101.激光拉曼光谱氢气传感单片异质集成技术(F0507)

102.跨宏观微观尺度计算光学EDA关键技术(F0508)

103.植被全视角光谱多模计算成像与信息表征(F0510)

104.多源数据融合云层结构多维高分辨动态成像(F0510)

105.面向深层生物组织的矢量光场多参量非线性高分辨成像(F0511)

106.膝骨关节炎光声成像与无创光疗诊治一体化(F0511)

107.基于超构表面的高分辨成像与全光图像处理(F0513)

108.基于光子学的宽带太赫兹相控阵技术研究(F0514)

109.40 GHz超高速极低暗计数室温单光子探测器(F0515)

7-管理科学部

管理科学部

2024年度管理科学部共接收重点项目申请181项,资助32项,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为160.63万元/项。

管理科学部在“十四五”期间逐年发布重点项目资助领域。重点项目应针对能推动学科发展、有望做出创新性成果并产生一定国际影响的前沿科学问题;应切实围绕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改革开放和提升我国综合竞争力所急需解决且有可能解决的一些重大管理理论与应用研究问题;应立足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与规律的科学问题,在已有较好基础的研究方向或学科生长点开展深入、系统的创新性研究。

本《指南》中阐述的重点项目领域是对主要研究方向的概括,申请项目名称不一定要与下列重点项目领域名称完全一致。申请人及研究团队应在相关研究领域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充分发挥本人及团队的学术优势,明确研究目标,突出研究重点,能够抓准并切实解决其中的一个或若干个关键科学问题,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同时要充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力求从我国国情出发,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凝练出重要的管理科学问题,展开深入研究,以提供指导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新途径;强调以科学方法论为指导,注重科学方法的使用,强调以实际数据/案例作为研究的信息基础。

申请管理科学部重点项目,申请代码1应当选择科学部重点项目资助领域名称后标明的申请代码,“附注说明”栏应选择相应领域名称,以上选择不正确的申请将不予受理。

2025年度本科学部提出如下重点项目的资助领域,拟资助重点项目35项,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约为200万元/项,资助期限为5年。

2025年度管理科学部重点项目资助领域

1.供应链运营管理理论与方法

(1)供应链管理中非凸问题的优化理论与算法(G0102)

(2)基于信息设计的供应链运作管理理论与方法(G0109)

(3)人工智能驱动的供应链创新设计研究(G0109)

(4)考虑社会责任的供应链协同创新理论、方法与应用(G0109)

2.面向超大船舶复杂系统的系统工程理论(G0101)

3.面向视觉显示终端(VDT)作业的功效研(G0108)

4.舆论安全的长期内生风险机理分析与主动治理(G0113)

5.多模态信息环境下的金融服务与行为决策(G0114、G0106)

6.人工智能背景下金融监管科技基础问题与关键方法(G0114)

7.需求响应式客运的规划与运营管理(G0116)

8.模型-数据双驱动的大规模城市道路交通流协同优(G0116)

9.科创企业的成长路径、商业模式与战略选择研究(G0201、G0213)

10.零工劳动者的个人与职业发展研究(G0204)

11.跨境资本流动与财务系统变革研究(G0205、G0206)

12.智能感知环境下的企业智能营销模型研究(G0207)

13.人工智能协同办公背景下的领导力与团队行为研究(G0208)

14.人工智能对平台生态系统与管理创新的赋能研究(G0209、G0211)

15.基于智能合约技术的交易设计及风险管理研究(G0210、G0212)

16.大数据驱动的公司债券风险识别及资产配置研究(G0210、G0212)

17.智能互联产品服务创新与服务质量评价研究(G0211)

18.人工智能情景下的企业伦理与社会责任研究(G0212)

19.劳动力市场中个体行为决策研究(G0302)

20.一般均衡理论在医疗体系建模与政策设计中的应用(G0304)

21.基于大数据的养老金融理论与政策设计研究(G0307)

22.央地关系重构、最优财政框架转型路径与债务风险防控研究(G0308)

23.数据要素流通产品的设计与收益分配机制(G0309)

24.基于内生经济政策的经济发展理论与定量研究(G0310)

25.人工智能时代中国就业结构重塑与社会保障制度优化设计研究(G0313)

26.基于多模态大数据的环境规制分析与政策优化设(G0314)

27.标准驱动的高技术产业链韧性塑造机制与政策研究(G0403、G0404)

28.区块链和供应链深度融合下的药品安全治理模式(G0406)

29.数智技术驱动的农村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模(G0407)

30.城市危险品生产与流通环节的风险传播机理与韧性提(G0409)

31.数字经济下灵活就业人员的特征、驱动因素与社会保障体(G0410)

32.智能社会治理的复杂性机理与决策范式(G0410)

33.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供应链风险识别与安全韧性研(G0412)

34.面向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全球气候风险与气候韧性研究(G0415)


8-医学科学部

医学科学部

2024年度,医学科学部42个重点项目“立项领”和“宏观领域”指导下的“自由申请”重点项目合计收到申请843项,资助127项,直接费用合计29200万元,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为229.92万元/项。2025年度资助计划仍然分为两类:按“立项领域”申请的重点项目和按“宏观领域”申请的重点项目。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约为300万元/项,资助期限为5年。

医学科学部根据国家重大需求,结合学科发展战略和优先资助方向,通过广泛调研,并经专家论证确定2025年度42个重点项目立项领域。请申请人根据重点项目立项领域,自主确定项目名称、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附注说明”栏应选择下文中公布的42个重点项目立项领域名称之一,申请代码1应当选择名称后面标明的申请代码。

医学科学部为及时支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世界科学前沿的关键科学问题,继续设立宏观领域”申请重点项目。鼓励在重大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领域已取得创新发现及重要进展,但拟开展的研究内容不在本年度医学科学部重点项目立项领域范围之内的,申请人可自主选择研究方向申请重点项目“附注说明”栏应选择“宏观领域”重点项目,申请代码自主选择。该类申请除按照常规要求撰写申请书外,还需要在申请书正文部分“立项依据”之前增加“关于已取得重要创新性进展的情况说明”(不超过1000字),未附“说明”的申请将不予受理。

未按上述要求正确选择“附注说明”和申请代码的项目申请,将不予受理。

有关申请书的撰写要求和注意事项,请查看本《指南》中重点项目总论部分。特别提醒申请人注意:

(1)“科学部资助领域和注意事项”部分医学科学部的有关要求同样适用于重点项目,请申请人务必仔细阅读。

(2)2024年度获得高强度项目[如重点项目、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或联合基金中的重点支持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等]资助的项目或课题负责人,以及申请项目与申请人承担的国家其他科技计划研究内容重复者,2025年度作为申请人申请重点项目原则上不再给予支持。

未按照要求撰写和提供相关材料的重点项目申请,将不予受理。

2025年度医学科学部重点项目立项领域

1.肺部损伤与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及干预(H01)

2.免疫细胞治疗对机体造血或免疫微环境影响及机制研究(H08)

3.克隆造血与血液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干预(H08)

4.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HFpEF)的机制与干预(H02)

5.组织器官互作与血压调控的新机制及高血压病防治新策略(H02)

6.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在消化系统疾病发生中的作用机制(H03)

7.泌尿系统结石的发生机制及干预(H05)

8.能量代谢调节异常与肥胖(H07)

9.口腔颌面部感染与炎症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干预策略(H15)

10.重要眼病的发病机制及眼组织损伤与修复治疗(H13)

11.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与修复机制及干预(H09)

12.癫痫耐药机制及干预策略(H09)

13.常见精神障碍的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机制及干预(H10)

14.器官衰老及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与干预策略(H19)

15.配子/胚胎发育潜能与生育力促进(H04)

16.疾病免疫治疗新机制或新策略(H11)

17.免疫衰老的机制或与疾病的关系及免疫重塑(H11)

18.遗传病/罕见病的基因多效性原理及干预策略(H23)

19.特殊或极端环境下机体应激的调控机制与防护策略(H24)

20.功能性损伤的法医鉴识研究(H25)

21.重大疾病动态演变的超分辨临床影像新技术研究(H27)

22.重大疾病的人工器官模型智能化制造及其应用(H28)

23.运动系统疾病免疫相关机制与干预策略(H06)

24.皮肤、骨骼、肌肉创伤的修复机制及干预策略(H17)

25.病原体致病力机制及干预策略(H21、H22)

26.脓毒症免疫紊乱的关键机制与干预(H16)

27.肿瘤细胞进化演进规律与治疗响应(H18)

28.肿瘤休眠的调控机制与干预策略(H18)

29.肿瘤演进过程中的神经调控作用机制(H18)

30.肿瘤代谢与微环境(H18)

31.微环境在皮肤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及干预(H12)

32.组织器官放射性损伤的机理及干预(H29)

33.传染病传播流行模式和防控策略(H30)

34.环境暴露在慢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与防控策略(H30)

35.基于靶标构象变化调控的药物发现研究(H34)

36.创新肽类药源分子的发现与成药性研究(H34)

37.基于组织损伤修复共性机制的靶标发现及候选药物研究(H35)

38.肿瘤免疫治疗的新靶标发现及候选药物研究(H35)

39.代谢性疾病及其并发症的中医复方作用机制与物质基础研究(H31)

40.泛血管疾病证候演变规律及相应治则治法研究(H31)

41.动物类中药临床疗效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解析(H32)

42.临床有效中药与肠道菌群互作防治重大慢病的机制研究(H33)





22 阅读 0 0 评论 0 收藏



用户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授权代理商 | 加入我们

    © 2010-2024 中国: LetPub上海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10217908号-1    沪公网安备号:31010402006960 (网站)31010405000484 (蝌蝌APP)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211595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23]2004-152号

    礼翰商务信息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办公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漕溪北路88号圣爱大厦1803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