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A+B评分机制的定义
在青年基金评审中,A(优)等级通常意味着项目极具竞争力,在创新性方面表现卓越,如提出全新的科学问题、理论或方法;研究方案科学合理、可行性高;研究团队具备扎实的研究基础和丰富的经验;预期成果对学科发展有显著的推动作用等。B(良)等级表示项目有一定的潜力和价值,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可能在研究内容、方法或技术路线等方面有部分创新点;研究方案基本可行,但可能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研究团队有能力完成项目,但可能在某些方面稍显薄弱;预期成果对学科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不超过30%”指的是A+B等级的项目占全部申请项目的比例,这一限制旨在控制高评分项目的数量,确保评审的严格性和公平性。
02
政策设计的深层意图
在科研资助体系中,青年基金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培育科研新生力量的关键环节。而其中 “A + B 要求不超过 30%” 的规定,蕴含着诸多深意 。
从资助定位来看,青年基金旨在扶持青年科研人员开启科研之路,助力其崭露头角。A 类项目通常倾向于资助个人在科研上的探索与创新,而 B 类则更侧重于支持优秀青年科研团队,给予他们挑大梁、担重任的机遇 。将两者的资助占比控制在 30% 以内,首先是为了确保资助资源分配的均衡性。科研领域范围广阔,涉及众多学科与研究方向。如果 A + B 类资助占比过高,可能会导致大量资金集中于少数团队或个人,使得其他具有潜力的青年科研人员和项目难以获得足够的支持。例如,若某一热门学科的 A + B 类项目资助过度,可能会挤压其他相对小众但同样具有研究价值的学科领域的资源,不利于科研生态的多元化发展。
这一比例要求也与人才培养的规律相契合。青年科研人员在成长初期,需要广泛的支持来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与研究热情。限制 A + B 的占比,意味着更多的青年科研人员能够在早期获得资助,积累研究经验,为后续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当地出台的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坚持 “挖掘潜力、突出基础、优中选优、鼓励创新” 的原则,通过合理的评审与资助机制,让更多优秀青年有机会参与到科研项目中,而不是仅聚焦于少数突出的团队或个人。
从科研创新的角度而言,控制 A + B 占比有助于营造健康的科研竞争环境。在有限的资助资源下,青年科研人员需要凭借自身过硬的科研实力、创新的研究思路来争取资助。这促使他们摒弃投机心理,专注于提升科研能力与成果质量。例如,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评审中,专家们会重点考察申请人的工作基础和创新潜力,包括所取得研究成果的创新性、科学价值,以及在拟开展研究工作中展现出的创新能力 。当资助占比受限,科研人员会更加努力地提升自身竞争力,从而推动整个科研领域创新活力的提升。
此外,该规定也体现了对科研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考量。科研资金是宝贵的社会资源,合理规划使用至关重要。将 A + B 类资助占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能够确保资金的长期有效投入,避免短期内资源过度消耗。这有助于维持科研资助体系的稳定性,保障后续不断有新的青年科研项目能够得到支持,为科研事业的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
03
对青年学者的影响
• 正面:为初入科研领域的学者提供了保护,他们在资历、资源等方面相对资深研究者处于劣势,该政策使评审更注重项目本身的质量和创新性,让青年学者有更多机会凭借自身的才华和努力获得支持。
• 负面:可能会加剧“内卷”,青年学者为了争取有限的A+B名额,会更加激烈地竞争。部分优秀项目可能因名额限制,即使质量较高也无法获得高评分,导致被误伤。
04
评审专家的操作逻辑
• 权衡项目优劣:评审专家会综合考虑项目的各个方面,包括创新性、可行性、研究基础等,在30%的限制下,优先选择最具代表性和潜力的项目给予A或B评级。一般不存在“降B保A”的潜规则,评审是基于客观标准和专家的专业判断。
• 学科差异:竞争激烈的学科,如“生化环材”“医学”等,申请项目数量多,质量普遍较高,可能更易触及30%的天花板。而一些相对小众的学科,竞争相对较小,达到A+B等级的难度可能相对低一些。
05
应对策略与反思
• 优化本子设计:青年学者除了在创新性、可行性等硬性标准上下功夫,还应突出自身项目的特色和差异化优势,如结合自身独特的研究背景、采用新的研究方法或关注新的研究视角等。
• 理性看待政策:要明白30%不是通过率,而是对优秀项目的筛选比例。即使项目未获得A或B评级,也不代表没有价值,应根据评审意见不断改进,争取未来获得资助。
• 批评观点:部分人认为30%的限制较为僵化,可能会抑制真正突破性研究的出现。一些具有高风险、高回报的创新项目,可能因评审专家担心超出比例而不敢给予高分。
• 国际经验对比: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评分分布没有类似严格的比例限制,其更注重项目的科学价值和研究团队的能力。不过,不同国家的科研环境、资助体系和文化背景不同,不能简单地照搬国外经验。但可以借鉴其在评价项目时更加灵活和注重实质内容的做法,进一步完善我国青年基金评审机制。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科奖指南,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授权代理商 | 加入我们
© 2010-2025 中国: LetPub上海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10217908号-1 沪公网安备号:31010402006960 (网站)31010405000484 (蝌蝌APP)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211595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23]2004-152号
礼翰商务信息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办公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漕溪北路88号圣爱大厦1803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