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同事 机构合作 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한국어 日本語 Português Español

美国ACCDON公司旗下品牌

021-33361733,021-33632861

chinasupport@letpub.com

登录 注册 新注册优惠

学术圈有自己的“高考”:国自然资助力度不大,高校为何如此看重?

学术圈有自己的“高考”:国自然资助力度不大,高校为何如此看重?

文章类别:基金动态      作者:LetPub      发布日期:2024-06-12

45 阅读 0 0 评论 0 收藏



国自然会评在即,社交平台圆桌话题“科研基金申请之路”下,有个提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力度并不大,为何高校和研究院如此看重呢?”

对于部分高校、研究院来说,国自然基金资助金额的确不如部分地方项目,更别提其中青年、面上的资助金额,更少。问题一抛出,引发对国自然项目价值的热讨。
01 公平:学术圈的“高考”
高校和研究院如此看重,有以下几个原因:
1)在参与门槛方面,相比科技部或部分地方项目,国自然的准入门槛低,面向全国,规模最大,几乎学术圈不同年龄段的科研者皆有“入场门票”。在评审机制上,统一组织同行评议,评选流程于机制相对严格透明。
可以说,申报国自然基金,相当于参加学术圈的“高考”,最具公平性。对院校选拔人才来说,是评价人才的客观指标。作为评价指标,有可靠操作性,可以用作各种资源分配的参考。
2)国自然项目获资助数量,与院校的学科评估、排名直接挂钩,高校等科研单位为了获得资源支持而要提升排名,进而国字牌“项目”成为单位考评人才的重要指标。在实际操作上,可以说高校单位将“学术水平”与项目、论文数量直接挂钩。
3)学术声望与评价上来说,一方面国自然项目最具公信力。“国”字牌基金,高校有机会被科研同行认可,这种认可是被“官方”盖章的。NSFC的申请与获批,除了是对科研者个人与团队的认可,也是对其依托单位的认可。另一方面,国自然项目有助于增加学术声望,提升高校或科研单位的公共认可。基于此,拥有更多认可的高校,有争取到更多资源的机会,如排名上升,对院校的招生、人才引进等等而言,皆有优势。
4)对科研者的导向来说,国自然项目也为科研单位提供了风向标。除了融资外,NSFC对科研者成长方向具有影响力。因国自然的资助项目涵盖基础研究和创新前沿,高校重视这些项目,有利于引导科研者的科研方向以国家发展政策和社会科技发展需求为导向。
02 NSFC于学术圈:认可>资助?
国自然基金对于科研人,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要从基金委设立的初衷来看,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自1986年2月14日设立,以支持基础研究为主线。聚焦基础研究、人才和创新几个方面,在夯实学科发展基础、孵化杰出人才、促进前沿成果产出、粘合基础研究与创新、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皆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其本质上,是对科研项目的资助。
那么,国自然的资助力度真的不大吗?
不是所有的高校、科研单位都“不差钱”。国自然资助力度对于高校究竟多大,需要分情况看,对于部分发达地区或行业垂直度较高的院校、科研单位来说,国自然的资助力度的确不算大,这些单位的科研经费来源还有各部委、工业界支持。
而对于不少欠发达地区院校或是并无部委、企业资助的院校,各级的自然科学基金则属于这些单位的重要科研经费来源。从资金额度上来说,大多省、市的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力度是远小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所以,国自然基金仍然在发挥其作为项目经费的重要作用。
而随着历史演变,国自然基金的“附加值”愈来愈多。
NSFC对科研人来说,首先是项目资金资助,有助于开展研究;其次,是科研同行对自身科研实力的认可,具有公信力。而如今最重要的作用,是其关系到职位晋升、待遇提高。比如,如今大多高校对自然科学领域的青年教师的考核要求中,“青年基金”是副高职称的条件之一,“面上基金”是正高职称的条件之一。
尽管,资助力度方面,国自然基金对于不同单位来说意义不同,然而在认可程度方面,不可否认的是,如今大多高校都默认国自然基金项目已成为评判人才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
由此看来,可以说对于用人单位,NSFC的认可意义早已普遍大于资助意义。简单来说,就是钱多钱少不重要,“名”大更重要
用类比的方式来看,国自然项目除了公平性方面类似“高考”,在作为考察人的“评价体系和标准”方面,也类似“高考”。
没错,学术圈有自己的“高考”,对于每位“考生”、每所“学校”,都至关重要。
03 NSFC“帽子”属性应淡化吗?
对科研人来说,NSFC认可大于资助,对高校等用人单位来说,评价标准属性大于融资。换言之,对大多数科研单位而言,国自然基金并不是或并不主要是用来“花”的,而是用来评人“用”的国自然基金的“帽子”属性日渐加重。
以青年项目为例。对于新进高校的青年教师来说,相当于立足学术圈的“第一桶金”。然而,尽管是这一项目,资助经费的属性也远远小于“帽子”属性了。除了作为启动资金,更作为在学术圈“升级打怪”的“敲门砖”,不少青年教师直言:“青基也是‘头衔’了”。国自然层次较低的项目,尚且如此,更不要说“面上”“重点”“重大”“杰青”“优青”等项目了,其与晋升、待遇等关联的程度更紧密。
NSFC资助的属性远小于学术“帽子”的属性。这样合理吗?
一个基金项目之所以演变为一个“帽子”,是几种因素共同驱动的。
其一,正如上文提到,高校与研究院等单位如此看重这个指标,是因要提升院校排名、学科评估排名,以及获取其他如招生、引才、校企合作等资源。
其二,基于储备人才规模逐年增大,高校等用人单位需要筛选人才。对于高校评选人才来说,其具有“公平性”和“可操作性”。也就是说,目前并没有其他指标能够更适合作为选拔、评价人才的标准。
当然,有必要提一下的是,论文作为考评人才的指标之一,曾也作为核心标准,要注意的是,以项目为核心标准的要求中,实际上已经将论文标准嵌套于其中。所以,以国自然项目作为核心标准的模式,已经是经过一次“优化”的版本了。那么,还有更合适的标准吗?
至少目前,NSFC是最具公平性的,高校等用人单位以此作为评价人才的标杆有一定合理性,目前也有作为统一标准的独特性。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高校等单位都仅将“获资助”作为考核指标,而非将项目“成果”作为指标。
然而,部分高校过分拔高“获NSFC资助”的地位,“唯项目”实际上是画饼式的“唯项目申报与获批”,处于深陷“唯项目申报与获批”不能自拔的状态。由此,部分单位出现“冲量”申报、部分科研人员主要工作成了一年四季“写基金”……循环往复,与国自然项目设立的初衷背离甚远。
当国自然项目沦为高校教师等科研人“内卷”的载体,为了保饭碗、提待遇,只会有越来越多科研人放弃潜心治学。这样一来,高校等科研单位以NSFC考评人才的回旋镖会否最终扎向自己?
无论对高校还是对个人,学术水平应该以NSFC项目来衡量吗?进而言之,NSFC“帽子”属性应该淡化吗?


NSFC“帽子”属性应该淡化吗? 单选





45 阅读 0 0 评论 0 收藏



用户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授权代理商 | 加入我们

    © 2010-2024 中国: LetPub上海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10217908号-1    沪公网安备号:31010402006960 (网站)31010405000484 (蝌蝌APP)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211595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23]2004-152号

    礼翰商务信息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办公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漕溪北路88号圣爱大厦1803室